镜头里的黑龙江·沧桑巨变|过去挥锨抡镐 现在鼠标电脑

□赵晓光 本报记者 赵吉会

人员定位系统,实现对井下人员实时跟踪、精准定位;坐在井下智能化集中控制仓内,按动按钮,便能实现采掘工作面割煤、破岩、升降液压支架、运输皮带等成套设备的“一键启停”;打开“一张网”,覆盖井上井下重要场所的摄像头,把生产状况尽收眼底;打开“一张图”,矿井监测监控系统数据和运行状况悉数掌握……这是龙煤双鸭山矿业公司现代化生产场景。

如今,井下智能化综采工作面生产实现无人值守。

从最初的放炮崩落、铁锨攉煤,到如今基本实现从粗放向集约高效的现代化采煤方式转变,70多年来,一代代煤矿人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井下工作面工作环境、矿区面貌得到极大改善,产量、产能、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一幅幅“智”绘矿山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二十世纪50年代初,矿工在掘进生产时用电钻打眼。

二十世纪50年代初,双鸭山矿业公司投用了全国第一台康拜因采煤机,开全国煤矿机械化开采先河,改变了打眼放炮的采煤方式,采煤生产逐步进入机械化时代。进入新世纪,综采设备进一步完善,安全高效能力更加凸显。2017年,随着东北地区首套智能化综采设备在双鸭山矿业投入使用,采煤生产进入自动化、智能化新时代。一键启动工作面皮带、刮板机、液压支架、采煤机,利用高清摄像头、传感器、自动化控制系统等高科技设备协同作业,实现远程操控。工作面无人,不仅大幅提高采煤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用工,还极大地提升作业安全性。如今,智能化综采设备已广泛应用在采煤生产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

如今的安全生产指挥中心。

二十世纪50年代初,掘进生产作业使用风钻、风镐打眼,用火药雷管爆破,装煤机出货;支护方式采用石材、金属和木材混合支护。二十世纪80年代,光面爆破技术的广泛采用,是井巷施工钻眼爆破的一次革命,出货使用耙斗机,用光爆锚喷支护。2022年,东北地区首台矿用盾构机在双鸭山矿业公司投用,该设备集掘进、支护、出渣、除尘、通风、远程故障诊断等多项高精尖技术于一体,打破了传统用火药和雷管爆破的方式,大大降低劳动强度,降低用工人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安全水平。随着盾构机和智能化综掘机的应用,矿区掘进生产迈入自动化新时代。

二十世纪50年代初最先进的调度室。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二十世纪50年代初,矿区设立调度室,统一指挥生产,唯一的通信方式是电话。二十世纪80年代末,投入使用了由电视机、微机、打印机组成的微机监控系统。如今的调度室,已更名为安全生产指挥中心,成为安全生产的指挥“大脑”,24小时在线监测监控预警煤矿各类灾害、重大设备运行,实时监控井下生产、人员定位等情况。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能直接操作井下智能化综采设备,还能随时同井下进行视频通话,井下能看到的、看不到的,尽在“大脑”掌控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饕餮新闻 » 镜头里的黑龙江·沧桑巨变|过去挥锨抡镐 现在鼠标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