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港交所对于18C特专章节的相关改革正式生效。
此前不久,香港证监会与港交所联合宣布了一系列针对特专科技公司及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ies)的上市规则短期修改,这些调整旨在回应市场意见,反映市场环境的变化。这一调整将于三年限期内暂时适用,由2024年9月1日起至2027年8月31日止(实施期)。
根据港交所公告,对于特专科技公司来说,拟上市公司的最低市值进行了一定的下调,分为两种情况。一方面,如为已商业化公司由60亿港元减至40亿港元;另一方面,如为未商业化公司由100亿港元减至80亿港元。其中,已商业化公司指于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的收益至少达2.5亿港元(商业化收益门坎)的特专科技公司,而未商业化公司指于上市时未达到商业化收益门坎的特专科技公司。
截至目前,已经有两家特专科技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分别是晶泰科技(02228.HK)和黑芝麻智能(02533.HK)。作为香港特专科技第一股,晶泰科技当前的股价较发行价有一定提升,该公司发行价格为5.28港元/股,截至上周五收盘为8.49港元/股。黑芝麻智能发行价为28港元/股,截至收盘为26.2港元/股。另有一家公司越疆科技于两个月前递表,目前正在上市的进程中。
万联证券资深投顾屈放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港交所下调特专科技公司ipo市值门槛有利于吸引更多公司赴港上市。今年以来准备赴港上市的公司超过一百家,未来还有更多企业选择通过港交所的渠道上市。本次下调特专科技公司ipo的市值门槛,主要是针对独角兽类上市公司。根据研究机构CB Insights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中国共有独角兽企业369家,近一年多来新增独角兽企业67家。屈放认为,未来这些企业中有望在港股实现上市融资。
一位港股资深行业人士则认为,“在当前这种情况之下,并不是说调整一下上市规则,这些股票就能发出去,公司股票要能发得出去才行,比如说降低了上市的门槛,来上市的企业应该会多一些,但是根本的问题还是说要解决当前市场相对低迷的现状,这样才是长久之计。”
中泰国际策略分析师颜招骏向界面新闻记者分析道,业绩期以来,港股整体盈利预测略有上修,主要由科技、能源及医疗保健板块带动,消费普遍有较大的盈利下修压力。权重互联网及电讯股业绩可圈可点,例如中联通及中电信均录得双位数中期盈利增长,同时上调了派息比率,叠加前期下跌导致相关股份估值调整充分,也有望重新吸引资金回流。整体来看,港股走势也好转,市宽有改善,低估值带来下行保护。
此外,港交所也调整了对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进行的SPAC并购交易的独立第三方投资要求。根据彼时公布的调整方案,下调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进行SPAC并购交易涉及的最低独立第三方投资额将调减至以下较低者,一方面,《主板上市规则》第18B.41条所载现时规定有关投资金额相对SPAC并购目标议定估值所占的百分比;或者是5亿港元。
“此次降低了一点pipe投资的门槛可能会有些促进作用,但是港股SPAC整体上市门槛还是比较高的。”一位SPAC资深从业人士表示。
SPAC,即“特殊目的收购公司”,本质是一家没有实际业务运作的空壳公司。其目的是首次公开募集资金上市后,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合并、股份购买、股份交换、资产收购等形式并购一家未上市的目标公司,使该目标公司可间接获得上市地位。
截至目前,港交所已经有10多家SPAC递表,有些已经失效,有5家成功上市。目前也三家公司出于De-SPAC阶段,分别为VISION与趣丸集团、AQUILA与找钢网、汇德收购与阿里巴巴旗下SYNAGISTICS,但目前他们的合并还在进行中,都还未完成交易。
屈放认为,本次港交所还优化了SPAC的并购交易规则。近年来SPAC在美国市场发展迅猛,但港交所的SPAC由于受到发起人和投资者门槛,募资权限,以及合并公司指标等规则限制,始终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本次优化政策也是港交所未来继续改革SPAC制度的开始,希望通过更为便捷和宽松的政策吸引企业通过SPAC的方式募资。”他说。
港交所上市主管伍洁镟表示,港交所致力不断审视及提升上市机制,确保能够与时并进,增加香港资本市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凭借处理上市申请及相关交易获得的经验,进一步提升上市框架的弹性和活力。这些修改将为发行人和投资者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和清晰度,同时维护其严格的监管标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饕餮新闻 » 港股18C特专章节改革9月1日正式生效,市场还将有何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