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勇
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旅游景区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齐齐哈尔分局富裕牧场。该景区,被认定为齐齐哈尔最佳特色旅游景区、黑龙江100个最值得去的地方、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在这片古老而充满魅力的土地上,凭借着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国内外众多游客到这里观光游玩。这里如今被誉为黑龙江柯尔克孜族民俗文化旅游第一村。
《玛纳斯》史诗英雄壁。
柯尔克孜 民族村的“东迁节”
柯尔克孜民族村位于富裕县城东,距县城不足15公里,南邻乌裕尔河,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村。过去一直叫七家子村。由于这个村居住的大部分人都是柯尔克孜族人,1960年被重新命名为柯尔克孜民族村。
在“柯尔克孜族东迁节”(以下简称“东迁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和几位高中同学到柯尔克孜民族村体验那里独特的民族文化。当我们的车离开305省道,奔柯尔克孜民族村方向行驶时,车的导航器显示出“东迁路”字样,这显然是为了纪念柯尔克孜族东迁而命名的一条路。
车在路上行驶了几公里后,前方出现一座风格独特的木制大门,上面写着“黑龙江垦区柯尔克孜民族村”。门的上方造型别致,并排扣着五顶圆锥状的红色帽子,每顶帽子顶部都有个小圆珠,宛如清朝官员们戴的官帽,它在告诉游客,这里的柯尔克孜人是清朝时期迁过来的。
据《富裕县志》记载,清代雍正十一年(1733年)柯尔克孜族头人博霍依、巴岱率领同胞们,于阴历四月二十八日从新疆出发,披荆斩棘,历尽艰辛,毅然东迁,于当年八月初二抵达齐齐哈尔,总计276人。后来大部分人定居在富裕县的五家子村和七家子村。为了纪念这一历史事件,弘扬民族文化,2009年,富裕县委、县政府将每年的8月2日设立为“柯尔克孜族东迁节”。每逢“东迁节”,柯尔克孜人都举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
黑龙岗。
水墨画长廊 讲述《玛纳斯》史诗
进入柯尔克孜民族村,一条南北走向的笔直宽敞的水泥路,两侧长满了高大的杨树,像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将住宅区与旅游区一分为二,路东是旅游景区,路西是居民住宅区。
我们的车行驶到黑龙岗北侧停下。黑龙岗东西走向,远看就像横卧在乌裕尔河北岸的一条巨龙,岗上长满了榆树和野草,树丛中有一座水泥制作的假山,假山上雕刻有一条黑色的龙,称作小黑龙,美丽而神秘。民间传说这条小黑龙看到嫩江平原十年九旱,就从小兴安岭开始拱,一直拱到嫩江平原,拱出一条弯弯曲曲的乌裕尔河。从此嫩江平原就风调雨顺,人们开始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史料记载,《玛纳斯》作为中华民族三大史诗之一,讲述了柯尔克孜族民族英雄玛纳斯和他的子孙一共八代人为了民族的独立和振兴而不断抗争的故事。对着黑龙岗就是《玛纳斯》水墨画长廊的南进口,这是一条古香古色曲折蜿蜒的长廊,宛如一条纽带。长廊棚顶有一段段间隔,间隔的横槛上都有一幅《玛纳斯》史诗水墨画,每幅画下面都有文字说明。沿着文化长廊漫步,似乎走进了时间的隧道。游客们在长廊中驻足,品味着那些故事和历史。
文化长廊是个匠心独运的杰作,它用独特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玛纳斯》史诗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
长廊的北出口不远处,有一座柯尔克孜族东迁纪念碑,碑的设计别具一格,一位老人扬鞭赶着一挂马车在东迁路上飞奔,车上还有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那是柯尔克孜人驯服的猎鹰。这个纪念碑让我们感受到柯尔克孜人东迁时的艰难。碑的基座圆盘直径为14.73米,象征着建碑那年黑龙江省居住的柯尔克孜族有1473人,基座的台阶宽27.4米,象征着柯尔克孜族东迁至建碑年已经有274年,台阶高27.6米,象征着当年东迁到这里的276人。雕塑中的马高2.007米,象征着建成于2007年。这哪是纪念碑啊?这分明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
《玛纳斯》水墨画长廊。
民俗馆 诉说悠远历史
我们来到坐落在旅游景区北侧的柯尔克孜民俗馆,民俗馆是一个砖瓦结构的仿古建筑,南侧墙壁上雕塑着飞凤、仙鹿、天马等各种动物的艺术图案,把我们的思绪一下子带入到民俗馆的画面之中,让人不禁想要一探究竟。
走进民俗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型雕塑《七千里路云和月》,旁边有一幅东迁示意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柯尔克孜族东迁时的历史画面,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
民俗馆的展柜里,展示着大大小小的老物件,有弓箭、长剑、扎枪等兵器;有老式犁杖、木轱辘车、点葫芦等劳动工具;有旱烟袋、锥子、顶针等细小的生活用品。这些老物件大部分都是当地村民留存的并无偿捐献的。细看,每个老物件身上都挂满了岁月的痕迹,每一道裂痕都在诉说着悠长的历史。
民俗馆还展示着三种乐器,其中有一种乐器叫库姆孜,这种乐器我从来没见过,它的形状和琵琶相似,据说这是柯尔克孜族最传统的民间乐器,演奏旋律悠扬动听。
民俗馆还展示着上百件刺绣品,都是柯尔克孜人的杰作。刺绣品色彩清新、线条精致、技艺精湛,令人赞叹不已。
这些老物件都是在岁月的流逝中沉淀出的一种民族文化的物证,是柯尔克孜人的精神命脉,是柯尔克孜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史料。
走出民俗馆,看到一座座红瓦白墙的柯尔克孜民族村新居,在绿意盎然的树木衬托下,形成了一幅村容整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