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哲睿:十年磨剑 做强国产手术机器人

走进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在手术创新与培训中心,只见一台手术机器人正舞动双臂穿针引线,通过巧妙配合,很快便将操作台上实验动物组织的刀口进行了完美缝合。

“这款腔镜手术机器人是思哲睿的拳头产品,突破了多项高难度技术壁垒,形成了近300项专利,实现了核心部件和核心算法的自主可控。目前已在国内医院为患者完成手术近2000例,成功率达100%。”思哲睿创始人杜志江介绍,思哲睿被福布斯中国评为“独角兽”企业,晋级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

作为机器人领域的资深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杜志江深知腔镜手术机器人是各类机器人中系统最复杂、研发难度最大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最难的领域进行创业?

杜志江介绍,哈尔滨工业大学在机器人领域曾创造我国多项第一,包括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弧焊机器人和第一台点焊机器人等。彼时,在工业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等领域都形成了很好的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应用。而手术机器人属于医工多学科交叉行业,相较于其他领域机器人,它的技术门槛和行业门槛都更高,且属于新兴行业,起步较晚。

2009年,杜志江作为技术负责人,与北京301医院合作承担了国家“十一五”863计划重点项目,开发了国内第一台可全流程完成动物实验的腔镜手术机器人。

“手术机器人可以使各类外科手术更精准、更便捷,降低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当时,国际医学界已形成共识,未来将是机器人外科手术时代。”杜志江说,“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是巨大的蓝海,而国外的手术机器人价格高昂,无法实现普惠,我们完成科研项目后就想将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生产中国人自己的手术机器人。”

依托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人才优势,2013年,杜志江在哈尔滨创办了思哲睿,开始了医用手术机器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手术机器人是多学科交叉行业,涉及机器人技术、医学技术、临床注册、生产制造、供应链管理等等。高技术门槛的特点,需要聚集高技术复合型人才。”杜志江说。因此,他倾力打造了一支高水平技术团队。

一方面,思哲睿依托黑龙江省丰富的智力资源优势留住人才。目前,公司有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本硕博毕业生约40人,来自哈尔滨理工大学的本硕毕业生超过30人,还有很多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等高校的毕业生。

另一方面,思哲睿广泛吸引各相关行业技术人才。目前,公司技术团队达300余人,本科以上占比近80%,博士和硕士近100人。其中,既有来自国际医疗器械公司的医疗行业人才,也有来自上市公司的机器人技术人才,还有来自著名制造企业的制造人才。

杜志江坦言,在带领团队创业的过程中,转变思维是一大难题。技术人员要真正走进手术室,与医生进行长期的磨合,他本人也要从纯技术研发思维转向研发与产业相融合的思维。

思哲睿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我省多方面的政策支持下,以患者和医生为本,首创了全开放、多终端数字控制台,开发了三臂、四臂、兼容内窥镜等手术机器人,形成了“康多机器人”家族,并获得了来自哈博实、深创投、哈创投、龙江基金以及上海、浙江等地投资机构近8亿元的投资。

公司研制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康多机器人,2018年与北京301医院、联通等合作,成功应用于远程手术,完成了全球首例5G远程腔镜手术机器人动物实验。2020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完成首例人体手术。2022年,获得我省首个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并实现商业化销售。在国内腔镜手术机器人领域,打破了长期由国外手术机器人独家垄断的局面,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2023年末,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海南省中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在“三地三院”5G+固网远程模式下,成功为一名72岁的患者在海口市开展了康多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该例手术是全球范围内首次使用国产手术机器人进行三地远程控制。“手术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请专家随时干预。这有助于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惠及更多患者。”杜志江说。

目前,康多机器人在北京、河北、吉林、浙江、海南、四川、黑龙江等地已为患者完成手术近2000例,覆盖了泌尿、妇科、普外科、胸外科等,可实现国产化替代。

谈及未来,杜志江表示,思哲睿将坚持自主创新,不断进行技术迭代、研发新产品,加速产业化进度,打造全球领先的手术机器人科技企业。坚持做手术机器人的创新者和机器人手术的普及者,继续深入推进实施远程手术,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大手术机器人应用范围,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饕餮新闻 » 思哲睿:十年磨剑 做强国产手术机器人